週次	課程主題	  閱讀文獻與規劃

1	課程內容與進度規劃說明
	
2	108課綱與素養導向: 核心素養如何培養
- 吳璧純、 詹志禹 (2018),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、發展及反思,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14卷2期, 35-64。
- 董秀蘭 (2016),社會領域:一個培養現代公民素養與核心能力的關鍵領域,教育脈動 5期, 1-12。

3	社會領域: 議題融入教學
- 洪如玉 (2016),從地方教育學觀點探討跨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,課程與教學 ; 19卷2期, P83 – 102。
- 林佳慧、劉欣宜、許碧如(2019),十二年國教課綱中議題融入課程之實踐,學校行政 123期, 84-98。

4	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
- 王儷靜 (2013),重探性別融入教學之「融入」意涵,女學學誌:婦女與性別研究 32期, 1-40。
- 小組「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」發想與討論

5	人權教育議題融入
- 陳河開 (2021),那些年,我走過的人權教育-人權教育有效教學經驗談,台灣人權學刊 6卷1期, 125-133。
- 小組「人權教育議題融入」發想與討論

6	環境教育議題融入
- 楊嵐智、 高翠霞 (2019),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課程的回顧與展望,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15卷2期, 1-25。
- 小組「環境教育議題融入」發想與討論

7	邀請講座演講 (一)

8	法治教育議題融入
- 林作逸 (2014),國小法治教育批判思考教學研究-以「責任」概念為例,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報 23期, 1-59。
- 小組「法治教育議題融入」發想與討論

9	媒體素養教育議題融入
- 黃惠萍(2016),從1999-2011教學案例檢視台灣兒童媒體素養教育,新聞學研究 129期, 143-193。
- 劉嘉薇 (2021),影響民衆對政府管制假新聞態度因素之研究,台灣政治學刊 25卷2期, 1-67。

10	科技教育議題融入
- 范斯淳、游光昭 (2016),科技教育融入STEM課程的核心價值與實踐,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61卷2期, 153-183。
- 小組「科技教育議題融入」發想與討論

11	藝術與美感教育議題融入
- 喻薈融、趙惠玲、小玉、李其昌 (2015),美力跨界:跨領域美感教育之課程理論與實務初探,教育脈動 2期, e1-11。
- 簡彤紜(2014),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政策之探究,學校行政 93期, 132-149。

12 「一日社會實踐課程活動」
- 個人校外參訪心得報告撰寫

13	預計 邀請講座演講 (二)

14	國際教育教育議題融入
- 林昭良 (2021),國際教育融入領域教學之教師課程協作探究,南台人文社會學報 24期, 97-124。
- 請同學尋找一位就讀於屏東大學之外籍生,並與他/她們互動,聊聊在台灣求學與生活的經驗與挑戰。

15	校園霸凌與修復式正義教育議題融入
- 宋宥賢、陳利銘 (2017),提升職前教師校園霸凌辨識能力的訓練介入成效,教育實踐與研究, Vol.30, No.2, pp.35-66。
- 誤解的傲慢【1】衝突篇─校園修復式正義教學,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nY5HoSbeK8 

16	原住民與新移民教育議題融入
- 張曉婷、辛靜婷 (2020),融入越南文化之反偏見課程行動研究:教學歷程與幼兒族群關係發展,課程與教學 23卷3期, 109-140。
-【民主教育讓原住民認識自己】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C9rVFjjkBo 

17	預計 邀請講座演講 (三)

18	小組心得報告分享


1. 上課筆記 20%
2. 平時成績 30%
3. 期中小組報告 25% (同儕互評)
4. 期末個人報告 25%
 通過條件
成  績 :60 分
授課老師
林顯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