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學期課程簡介

2.憲政主義
林繼文,2003,〈憲法作為一種制度〉,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,5:35-74。
蕭高彥,2007,〈《聯邦論》中的憲政主義與人民主權〉,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,22:65-108。
洪鎌德,2005,〈憲法與社會的互動-憲政主義之哲學分析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2(2):101-140。

3.民主與自由
蕭高彥。2012,〈張佛泉自由主義中的憲政與民主〉,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,42:1-38。
許國賢,2010,〈多元主義與民主〉,《行政暨政策學報》,50:1-31。
許國賢,2005,〈民主的政治成本〉,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》,17(2):271-297。

4.訓政
劉維開,2005,〈訓政前期的黨政關係(1928-1937)-以中央政治會議為中心的探討〉,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》,24:85-129。
陳惠芬,2009,〈陳立夫與1930年代初期的訓政爭議〉,《臺灣師大歷史學報》,42:235-295。
欒兆星,2019,〈「黨化」抑或「獨立」?國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理念及困境〉,《法制史研究》,35:175-217。

5.制憲
薛化元,1999,〈張君勱議會(責任)內閣制主張之研究(1922-1947)〉,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》,16:123-146。
蘇慶軒,2018,〈第二章 制憲與內戰中弱勢總統體制的發韌〉,《憲法與威權統治》,台灣大學政治所博士論文,40-82。
黃長玲,2012,〈差異政治的形成:1946年婦女保障名額制訂的歷史過程〉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52:89-116。

6.威權憲制:(1)總統
劉維開,2013,〈憲政體制下的權力競逐-蔣中正在1948年的政治困境〉,收於《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第一冊:領袖的淬鍊》,台北市:中研院近史所,頁355-388。
蘇慶軒,2020,〈威權憲制-解釋蔣介石三連任總統的決策過程與國民黨威權政體的制度化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17(3):51-100。
鄭曉時,1992,〈政體與軍隊:臺灣文武關係(1950-1987)的一個分析架構〉,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》,5(1):129-172。

7.威權憲制:(2)法制與司法
李炳南、曾建元、林子玄,2004,〈<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>之制度經驗及其影響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1(2):95-129。
吳俊瑩,2015,〈戒嚴體制下的臺灣(1949-1960s)〉,收入呂芳上編,《戰後初期的臺灣(1945-1960s)》,台北市:國史館,頁135-195。
劉恆妏,2019,〈戰後臺灣的「黨化司法」──1990 年代之前國民黨對司法人事的制度性掌控及其後續影響〉,《中研院法學期刊》,24:1-86。

8.民族掃墓節

9.期中考周

10.威權憲制:(3)立法與行政
王良卿,2017,〈為黨國祭旗:1950年陳立夫去國的檔案視野〉,《國史館館刊》,54:39-88。
蘇世岳、許友芳、蘇子喬,2022,〈遷臺後第一屆立法院(1950-1991)的回顧與評價〉,《國會季刊》,50(2):1-34。
廖達琪,2005,〈「橡皮圖章」如何轉變為「河東獅吼」?-立法院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角色轉變之探究(1950-2000)〉,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》,17(2):343-391。

11.民主化及其後:(1)總統
蘇子喬、王業立,2016,〈從組閣爭議論我國憲政體制的定位與走向〉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70:85-120。
蘇子喬,2019,〈制度設計與實際運作-總統兼任黨魁之探討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16(3):1-57。
陳宏銘,2018,〈臺灣半總統制下總統決策機制的困境:一個比較視野的研究〉,《政治學報》,65:1-35。

12.民主化及其後:(2)行政與立法
孫煒,2010,〈我國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的設置及其意涵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7(4):85-136。
丁鼎,2021,〈我國立法院黨團協商的制度變遷與制度化〉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88:1-50。
邱訪義、李誌偉,2016,〈影響行政部門提案三讀通過之制度性因素-總統、官僚、與政黨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13(1):39-84。

13.民主化及其後:(3)司法
王金壽,2012,〈台灣司法政治的興起〉,《台灣政治學刊》,16(1):59-117。
張嘉尹,2014,〈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制度的歷史發展與憲法基礎〉,收於《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(第八輯)》,台北市: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,頁115-174。
蒙志成、盧彥竹,2015,〈重新檢視台灣司法獨立性-民眾支持與制度制衡的實證分析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12(4):141-188。

14.憲政變遷
蘇彥圖,2017,〈憲政民主的死人之手問題-以反省憲法的規範權威為中心〉,收於《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》(第九輯),台北市: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,頁135-199。
廖達琪、簡赫琳、張慧芝,2008,〈台灣剛性憲法的迷思:源起、賡續曁其對憲改的影響〉,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》,20(3):357-395。
陳昭如,2012,〈改寫男人的憲法:從平等條款、婦女憲章到釋憲運動的婦運憲法動員〉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52:43-88。

15.憲法、主權與國家認同
山室信一著、陳姃湲譯、鍾淑敏校正,2009,〈國民帝國日本的異法域統合與差別〉,《臺灣史研究》,16(2):1-22。
王泰升,2003,〈臺灣憲法的故事:從「舊日本」與「舊中國」蛻變而成「新臺灣」〉,《臺大法學論叢》,32(1):1948。
楊泰順,2005,〈憲政困局與國家認同──形似獨立的兩個糾結議題〉,《臺灣民主季刊》,2(3):1-31。

16.期末考周
17.繳交期末報告。自主學習:推薦閱讀張君勱,2015,《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》,新北:稻鄉。
18.自主學習:推薦閱讀張君勱,2015,《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》,新北:稻鄉。


1.口頭報告:40%
2.個人期末報告:45%,以4000字為限。
3.課堂參與討論:15%
 通过条件
成  绩:60 分
授课老师
蘇慶軒